|
11月8日发生在淄博一家热电厂的氨水罐爆炸事故,让聚银公司能源动力厂脱盐水组组长张红霞感到震惊,因为氨水罐也是她所在的班组使用的重要设备。这个事故也为张红霞提了醒,她和同事们一起查找这起爆炸事故的相关资料,以及氨水罐使用的安全规范,为班组员工开展了一次氨水罐使用规范的培训,让班组员工们涨了知识。
“我们班组员工平时都会收集一些和岗位相关的事故案例,一有空闲就会和同事们分享,因为涉及到自身安全,所以这种方式更能让大家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。”张红霞告诉记者,除了上级单位要求学习的事故案例,他们自己收集的案例会更有针对性,培训效果也更明显,这些事故案例还会在班后会上循环学习。
除了发挥事故案例的警示作用,该班组在安全培训中还琢磨出不少新方式。该班组员工共有20人,其中40%是80后和90后,而班组长张红霞不仅是80后,还是该单位唯一的大学生班组长。所以如何让安全培训吸引眼球,真的起作用,他们想了不少招数。该班组安排所有班组员工每周讲一节安全课,无论是工作中的创新,还是网络中的知识,只要与安全相关都可以为大家上课,授课形式也不拘泥于幻灯片或纸质资料,员工可以利用班组准备的白板授课,生产现场也成为了他们的“课堂”。
为了让培训知识更易消化,他们的授课内容多以实际操作为主,学习后,学习人员还会现场操作一番,巩固学习效果。针对该班组有毒有害气体较多的情况,班组长专门准备了幻灯片,从有毒有害物质预防和急救,到安全措施检查确认,为员工们详细讲解了岗位遇到的危险情况。
通过主动参与培训的方式,班组员工们也加入了“我要安全”的行列。在一次培训中,有员工提出,现在班组员工所使用的3号滤毒口罩更适合防止吸入有机气体,对于大家常接触到的盐酸、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预防效果欠佳,应该使用更适合的7号滤毒口罩。这一建议获得了大家的肯定,采纳后不仅降低口罩采购成本,而且吸附效果更良好。
在脱盐水组休息室门口的看板上,岗位安全规范、安全提醒等内容历历在目,劳保护具定制区摆在了显眼位置,像是上岗前的无声叮咛,提醒着他们每天穿戴好护具,提醒着他们多看一眼安全规范,成为了脱盐水组安全培训的一部分,虽无声但润人心。(记者:王安怡)
原文网址:- http://www.yghg.com.cn/zf11_news.asp?id=4066
复制代码 |
|